东北亚全球公域冲突/紧张关系气候

十年后,“一带一路”的环境成本继续上升

《论坛》员工

在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宣布其“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计划以来的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计划的庞大项目往往会损害环境。

习近平的愿景是通过“一带一路”扩大中国在印太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影响力。北京已因此项目拨出超过9.33万亿元(约合1.3万亿美元)用于修建公路、铁路、水坝、发电厂和其他基础设施。 中国主要通过贷款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使借款国背负沉重债务,而很多计划因造成环境破坏而受到批评。 由于担心空气和水污染、水土流失和居民流离失所,一些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作斗争,导致项目搁置,并迫使其他项目缩减规模。

例如,在印度尼西亚,环保组织对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苏门答腊岛的水电大坝进行了仔细审查,称该项目将危及附近村民的生计,并威胁到濒临灭绝的猩猩物种。 据总部位于美国的自然保护和环境科学新闻平台Mongabay称,自2020年以来,巴丹托鲁(Batang Toru)建筑工地的山体滑坡和隧道倒塌已造成17人死亡挪威于2023年7月宣布,由于环境问题,将中国水利水电的母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排除在其养老基金投资之外。

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一篇未发表论文,在老挝,“一带一路”大型项目的涌入加剧了社会和环境问题。 为了加快“优先项目”建设,包括与中国接壤的老挝首都万象到博滕的高速铁路,旨在减轻项目建设影响的保障措施往往被忽视。 批评人士称,补偿法的实施以及与受影响村民的沟通均出现前后不一致。 据路透社报道,森林砍伐以及增加的项目开发可能会破坏携带病原体的蝙蝠的栖息地,引发另一场疫情

为了避免批评,中国试图通过雇佣外国公司充当中介,来掩人耳目。 例如, 据耶鲁大学环境学院刊物“耶鲁E360”报道,中国国企中国电力建设公司聘请埃及承包商建造坦桑尼亚的朱利叶斯尼·雷尔电站(Julius Nyerere Power Station),该电站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 环保人士表示,该项目将损害联合国世界遗产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并阻碍水流流向鲁菲吉河三角洲。 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坦桑尼亚政府放弃该项目,理由是对大坝的社会环境影响研究不足。2021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建议将塞卢斯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删除,因为大坝的建设造成了环境破坏。

美国之音 报道,2023年7月,印度尼西亚政府在调查潜在的环境破坏时,暂停了印尼达瑞矿业公司(PT Dairi Prima Mineral)的采矿许可证。 该公司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外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控股,现在被禁止在北苏门答腊的达瑞县开采锌。

与此同时,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总部位于中国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宣布,在社区抗议该工厂在农业用地上建厂,并对供水有潜在风险后,将把价值567亿元(约合79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规模缩小13%。

当地居民伊娃·科兹玛(Eva Kozma)说:“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未来?” “在我们明知工厂能造成多大污染的同时,把混凝土倒入大自然?”

居民和环保人士担心,中国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造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将破坏环境并耗尽供水。
图片来源:美联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