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东南亚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FOIP

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拖延

《论坛》员工

2023年7月,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向建立彼此间的南海行为准则(COC)迈出了一步。 然而,观察人士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在拖延进程。

东盟各国外长表示,最新的协议为加快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设定了指导方针,但似乎没有涉及任何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或在资源丰富地区指导解决冲突协议的内容。 东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奉行的南海行为准则将为解决南海的领土争端制定“指导原则”,南海是全球贸易的主要动脉,也是利润丰厚的渔业和巨大的石油储量所在地。

分析人士警告称,中国正在故意拖延,它试图在同意区域稳定框架之前巩固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美国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亚洲项目全球研究员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兰(Prashanth Parameswaran)写道:“中国已经对一项限制其行动自由的协议拖延已久”,并利用其不断增长的能力来强行宣示其全面领海主张。

问题在于,中国在有争议的水道上不断骚扰其东南亚邻国。 中国对几乎全部海域声称主权,尽管国际仲裁庭在2016年裁定,这一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北京无视这一裁决,经常拦截渔船,并试图通过近乎每天在争议地区进行“巡逻”来阻止军事活动和勘探。 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主张的海域与中国的主张重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其他南海主权声索国的侵犯一直在继续。 菲律宾透露,仅在过去一年中,一艘中国人民解放军(PLA)船只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船只发射了一束军用级激光,致使船员暂时失明;解放军还向为第二托马斯浅滩上的士兵运送物资的菲律宾船只发射了水炮;越南渔民报告称,有渔民在遭到解放军水炮袭击后受伤。

“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称,中国依据自己的海域主张,建立了具有人工特征的海洋地物,自2013年以来建设了至少3,200英亩的新土地。 据自由亚洲电台2023年初报道,尽管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承诺不将前哨军事化,但卫星图像显示,有争议的南沙群岛(又称为斯普拉特利岛)和西沙群岛(又称为帕拉塞尔群岛)都部署了导弹。

美国在南海国际水域例行开展航行自由行动,行使国际法允许的飞行、航行和行动权利。 美国、盟国和合作伙伴通过安全可靠的海上通道确保经济繁荣。

与此同时,中国的要求减缓了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 据印度尼西亚新闻网站Medcom.id报道,北京坚持认为该协议不具约束力,这可能不足以确保其遵守。

据《外交家》杂志报道,中国谈判代表还呼吁采取一项措施,允许任何南海行为准则签署国否决与非签署国的海军演习。 然而,许多东盟成员国拒绝接受该条款,因为它们依赖美国等合作伙伴来加强印太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

东盟推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关键时间点:

1992年:东盟发布其《南海宣言》,这是第一份涉及航道上行为问题的文件。

1996年:东盟向中国提议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2002年3月: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开始。

2002年11月:东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达成一致,该宣言排除了正式守则。 双方承诺和平解决分歧,实行自我克制。

2013年1月:菲律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 马尼拉要求国际仲裁庭裁定北京是否侵犯了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权益。

2013年9月:东盟与中国重新就南海行为准则开始进行正式磋商。

2015年: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表示不打算将争议水域的人工海洋地貌军事化。

2016年7月:国际仲裁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90%南海的主权主张无效。

2016年11月:卫星图像显示,人造地物上部署了解放军导弹系统和防空武器。 卫星图像显示,到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有争议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军事化的人造地貌。

2017年:东盟和中国宣布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草案”。

2018年:东盟和中国发布“单一谈判文本草案”。 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承诺,将在三年内最终敲定南海行为准则。

2021年:由于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在新冠疫情期间陷入停滞,中国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对被认为侵犯北京声称的海洋主权者使用武力。

2023年:东盟和中国就加快谈判的新准则达成一致。 据印尼《安塔拉新闻》报道,双方设定了在三年内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目标。

一艘中共海警船在南海向一艘菲律宾政府船只发射水炮。 菲律宾船员当时正向驻扎在菲律宾第二托马斯浅滩的部队运送食物、水、燃料和其他物资。

此处插入评注

您的隐私对我们很重要。 如果您选择分享您的电子邮件地址,《论坛》员工将仅用于与您联系。 我们不会分享或公布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的评论中只显示姓名和网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