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员工
老挝人面临电价飙升近30%的超级通胀,令很多人困惑。为何在这个被誉为“东南亚电池”的国家,能源和其他必需品如此之贵?
2023年3月,琅勃拉邦省的一名居民告诉自由亚洲电台(RFA):“电费太贵,普通人负担不起。 老挝建造的大坝影响了老挝人民,因此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免费或低价的电力。”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个拥有780万人口的共产主义国家在其水道上建造了大约80座水坝,包括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湄公河。 其中许多是中国资助修建的。 但据新加坡新闻网(CNA)2022年10月报道,这一内陆国家估计三分之二的电力用于出口,出口目的地包括柬埔寨、马来西亚、中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国的工厂、医院、家庭和学校。 (如图:老挝湄公河上的Don Sahong大坝于2020年开始运行,发电出口到柬埔寨。)
虽然电力部门占老挝国内生产总值(GDP)近15%,但大坝建设贷款使该国的财政负担过重。 据世界银行透露,2021年底,该国的公共和公共担保债务达到145亿美元(约合996亿元人民币)——其中约一半欠中国,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GDP总额。 近三分之一的债务来自能源部门。
此外,据世界银行2022年11月报告,老挝货币基普(KIP)在2022年兑美元下跌了68% ,“破坏了复苏并加剧了通货膨胀”。
世界银行估计,虽然老挝说服了一些贷款人接受推迟还款,但老挝到2026年每年仍面临13亿美元(约合89亿元人民币)的偿债义务。 与此同时,公民们买不起大米和水。
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2023年2月通货膨胀率超过41%。 据《老挝时报》网站3月份报道,食品价格比去年上涨近50%,药品价格上涨42.4%,厨房用气、用电和用水价格上涨28.3%。
政府最近对包括天然气、猪肉和大米在内的大约24种必需品实行价格管制。 居民仍然持怀疑态度,其中一位告诉RFA,一袋大米的价格为60万基普(约合35美元、241元人民币)——相当于月最低工资的一半。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指出:“老挝人民的收入没有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 这对城市贫民的影响尤其大,一些家庭被迫减少食物和燃料的消费……三分之二的家庭报告说,他们在卫生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减少,这可能会破坏长期人类发展。”
据《老挝时报》报道,2022年,老挝的电力出口收入近18亿美元(约合12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5%。 然而,专家表示,即使政府承诺将水电利润发放给公民,这些只不过是涓涓细流。 老挝是该地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人文地理学名誉教授菲利普·赫希(Philip Hirsch)接受CNA采访时说: “水坝产生的大量利润实际上进入了投资者的口袋。这并不能真正改善老挝人民的福祉。 老挝需要按下暂停键,问一下究竟什么才对大多数老挝人有利,而不是只是关注能够吸引多少外国投资的事实与数据。”
鉴于政府定下了2025年前实现75%的电力产自水力发电的目标,这一暂停不太可能出现。 据RFA报道,2023年3月,老挝与中国和泰国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从2024年开始在北礼(Pak Lay)北部地区建造第三座湄公河大坝。 这座大坝只是数百座计划建造的水坝之一。
据老挝能源和矿业部长称,2000年以来,水电项目帮助老挝家庭的通电率翻两番,达到95%。 Daovong Phonekeo对CNA表示:“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促进繁荣。”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对党国的战略感到担忧,包括对足以令国家破产的债务、环境退化、社区流散和主权丧失的担忧。
例如,据自RFA报道,700兆瓦的北礼大坝发出的所有电力将按29年的特许权出售给泰国国有实体。 投资者泰国海湾能源开发公共有限公司和中国国企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将分别获得40%和60%的股权。
同样,据CNA报道,在2020年,万象以6亿美元(约合4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国家电网的控制权交给了一家中国国有公司, 是一宗“明显的债换股”交易。
对于依靠老挝的河道谋生的人而言,未来前景暗淡。 《外交官》杂志2023年3月报道称,生态学家警告说,大坝进一步加剧了因气候变化而恶化的干旱,湄公河下游的水位创下历史新低。 中国巨型水坝阻碍了湄公河上游的水流,是造成这种前所未有的水位下降的部分原因。
由于水电项目建设,成千上万的老挝人被迫离开家园,预计20个村庄的1000户家庭因北礼大坝而流离失所。
一名男子在接受RFA采访时表示:“我们村民别无选择,只能遵守党和政府的政策。 我们想反对这个项目,但我们无力……反对党和政府。”
图片来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