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亚洲电台
分析人士向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透露,在全国爆发抗议活动之后,中国政府停用了其备受诟病的疫情健康监测应用程序,但仍然掌握着大量关于公民行程轨迹的数据。
中国于2022年12月中旬宣布停用其“健康码”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该码主要用于监测公民的疫情健康状态及其进出高风险地区的行动轨迹。 此举是中国“清零”政策全面放松的一部分。
然而,这款此前用于追踪中国公民的行程轨迹,以及新冠肺炎感染者和接触者的接种/免疫状态的应用程序已经收集了全国人口的数据,包括香港和澳门居民。 (附图: 2022年3月中旬,深圳通勤途中的中国公民。 尽管该用于追踪新冠感染者的应用程序已停用,但当局仍可以监测民众的行程轨迹。)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表示,11月下旬,中国全境爆发一系列反封控抗议活动,其中一些抗议活动包括呼吁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下台。因此,为了维持政治稳定,中共当局决定停用该应用程序。
杨海英指出:“中国政府将继续使用大数据来管理和监控整个社会, (这些抗议活动)并不会对中共当局构成政治威胁。”
这款应用程序中已广泛发生所谓的“任务蠕变”,民众抱怨指出,在购买非处方感冒药或止痛药后,他们的“健康码”会从绿码变成黄码,而根据原先的封控政策,他们需要在接受核酸检测后才能解除居家隔离。
中国政府于2022年11月初宣布计划建立覆盖14亿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利用大数据的力量跟踪全国每个人的健康状况。
国家卫健委和其他卫生相关机构发布文件,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这将意味着每一位中国大陆居民的医疗档案都将实现数字化,通过国家平台关联到公民的身份证号码,并整合统一的健康码,且该健康码可以在医院、诊所以及(必要时)政府机构之间广泛共享。
研究中国政治的学者陈道印(音译,Chen Daoyin)表示,新疫情政策的推出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将不再对公众实施严格监控。
陈道印指出:“行程码主要基于手机信号,由于中国大陆的通信运营商主要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因此这些数据已经可用,
在过去的三年里,(在这款应用程序中)这些数据被用于追踪人们的行程轨迹。”
陈道印还指出:“虽然行程码已停用,但政府仍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在必要时跟踪特定人群的行动,正如我们[在反封控抗议期间]看到的那样。”
时事评论家方源(音译,Fang Yuan)表示,借助已经掌握的大数据,中国政府很容易继续监控其公民。
方源指出:“过去几年,中国政府积累了海量大数据,其中包含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 掌权者短期内不会放弃这样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