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不受约束的 中国

以侵略性法律战手段 压制印度

萨罗什·巴纳(SAROSH BANA)

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新的《陆地国界法》以立法最后通牒对印度构成军事威胁。

中国第一部关于陆地边界“保护和利用”的国家法律规定,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这部法律于 2021 年 10月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并于 2022 年初生效。这是中国法律战的又一个例子——中国政权试图通过制定国内法律,使其侵略性外交和军事政策正当化。

该法律适用于中国与 14 个国家 22,457 公里的陆地边界,这些国家包括阿富汗、不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蒙古、缅甸、尼泊尔、朝鲜、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越南,但它选择性地针对印度。这是因为中国声称他们已经与其中 12 个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并且正在寻求与信仰佛教的喜马拉雅王国不丹达成一项解决方案。不丹与印度和中国在洞朗高原有一个三方交界地区。

这部国界法会加剧两个核武国家之间的敌对行动。咄咄逼人的中国在其 3,488 公里的喜马拉雅边境(称为实际控制线)(LAC)压制印度,将局势危险地推向爆发点。

印度对这部法律表达了关切。该法授权中国共产党(CCP)的人民解放军(PLA)对任何感知到的越境行为进行武装报复,并授权地方政府增加边境开发项目。针对印度的关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北京方面“希望有关国家恪守国际关系准则,不要对中国国内的正常立法妄加揣测”。

尽管中印两国曾在 1993 年、1996 年和2013 年达成了三项边界协议,但北京仍对与印度的大部分划界存在争议。2017 年,中国与印度在洞朗发生了 73 天的对峙,当时这是双方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直到 2020 年 5 月,解放军入侵并占领实际控制线西北部印度拉达克联邦领土东部的大片土地。另外,1962 年两国之间的唯一全面战争持续了一个月。解放军在那次战争中夺取了37,244 平方公里的高海拔沙漠阿克赛钦——印度声称该地区是拉达克的一部分。2017 年洞朗小规模冲突之后,解放军在那里建造了军事基础设施,并长期驻扎了部队。

在《陆地国界法》颁布的前几天,中国与不丹达成了“三步路线图”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快谈判解决双方围绕 477 公里边界不断恶化的争端。中国对不丹部分领土提出声索,并且从未正式承认——甚至从未划定他们于 1951 年吞并的西藏与不丹之间的边界。

2020 年 11 月,中国在不丹境内 2 公里处建造了一个村庄。该村庄距离印中洞朗僵持地点仅 9 公里。引发冲突的原因是中国试图在不丹声称拥有的地区修建延长一条公路。不丹于 1949 年与印度签订了《永久和平友好条约》(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and Friendship),并于 2007 年续签。约有 6 万名印度国民居住在不丹,另有 8,000 至 10,000 人每天从边境城镇前往这个约有 78 万人口的国家工作。

印度担心,中国的入侵行为其实是他们所认为的“切香肠战术”,即北京试图蚕食印度和不丹领土,企图重新划定实际控制线。

中国军队在印中边界沿线拉达克的班公湖地区拆除掩体。 美联社

南海的阴影

《陆地国界法》采用了类似于中国根据其划定南海海洋领土主张的所谓九段线实施的领土控制战略。菲律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对中国在该区域提出的声索表达了质疑。2016 年,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下属的一个法庭裁定,中国的划界没有法律依据,并侵犯了马尼拉的主权权利。根据《海洋法公约》做出的这项裁决使未参加仲裁的其他几个同样受影响的东南亚国家感到鼓舞。虽然这项仲裁被认为是最终裁决并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中国将其驳回。

正如 2022 年 1 月美国国务院题为第 150 号《海洋中的界限》(Limits in the Seas No. 150)的研究报告所述,美国和全世界许多国家主张在南海和全球范围内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海事秩序,他们都拒绝接受中国的主张。该报告的结论是,“这些海事声索的总体效果是,中国对南海大部分地区提出非法主权声索或某种形式的专属管辖权。这些主张严重破坏了海洋的法治和《公约》中反映的众多普遍公认的国际法条款。”

作为其在实际控制线欺骗战行动的一部分,中国一直在建造“双重用途”边境村庄和设施,将平民定居点升级为军事飞地,并将民用机场改建为解放军空军基地。卫星图像显示了这些开发项目以及实际控制线沿线解放军部队的调动情况。中国正在与印度的乌塔拉坎德州、阿鲁纳恰尔邦和锡金邦的边境开辟新的战线。

印度也面临着挑战,自 2020 年 5 月两国士兵在班公湖地区发生暴力冲突以来,仍有 5 万名解放军士兵占领着拉达克东部部分地区。解放军部队在长达 135 公里的班公湖北岸羌臣摩山支脉驻扎,并声称他们对与阿克赛钦相邻的整个加勒万河谷拥有主权,暴露了在该地区驻军意图下策划的战术调动。

北京选择在 2020 年夏季实施边境入侵行动,因为当时印度正在疲于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挑战。中国可能还发现了军事上的弱点。

2021 年 10 月,两个邻国的第 13 轮军长级会谈宣告失败,未能解决关于拉达克东部地区悬而未决的问题,导致紧张局势升级。解放军西部战区司令部发表声明指责印度在会谈中提出“不合理、不现实”的要求。那次会谈持续时间不到 9 小时。印度陆军反驳指出:“会晤期间,印方就解决其他区域的问题提出了积极建议,但中方似乎并不同意,甚至无法就下一步行动提出任何建议。”印军补充道,北京已经“单方面试图”改变实际控制线的现状,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恢复该地区的和平。

会谈前一天,印度陆军参谋长 M.M. 纳拉瓦尼(M.M. Naravane)将军对解放军继续在拉达克东部大规模集结表达了关切。“这意味着他们要留在那里,”他说道,“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所有事态进展,但如果他们要留在那里,我们也会留在那里。”

到 2021 年末,僵局仍在酝酿,两国部队在荒芜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喜马拉雅沙漠中相互对峙。

持续紧张局势

尽管解放军继续占领两个摩擦点——实际控制线沿线温泉(Hot Springs)的(PP)15 巡逻点和拉达克(Ladakh)戈格拉哨所(Gogra Post)附近的 PP17A 巡逻点,但中国仍在集结更多装备了大炮、防空武器、无人驾驶战斗机和重型车辆的部队。据报道,其中一些部队于 2021 年 7 月越过实际控制线,重新占领他们在 2021 年 2 月达成非军事化协议后撤出的凯拉萨山(Kailash Range)的阵地,另一些部队则移动到了靠近加勒万河和班公湖的位置。

在关于该问题的所有军事会谈和外交接触中,印度采取的立场是,只有在完全脱离接触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缓解紧张局势。中国坚持其立场,指责印度越过实际控制线,造成边境冲突。

中国似乎有意通过在实际控制线沿线的多个摩擦点加大赌注,把印度引诱出来。印度似乎别无选择,只能谨慎行事,以免这场摩擦升级为他们无法承受的战争。

此外,2020 年 6 月 15 日,解放军在拉达克东部打死了 20 名印度士兵,这是自 1962 年中印战争以来首次发生出现人员死亡的小规模冲突。印度对此的回应让北京更加胆大妄为。2020 年下半年,印度政府通过禁用 267 个中国 App 加以报复,这让印度的社交媒体出现一句流行语:“他们改了我们的地图,我们禁了他们的 App。”

尽管中国正大力在实际控制线沿线修建军事基础设施,但他们却对印度以牙还牙的活动感到愤慨——比如列城-洛马公路(Leh-Loma Road)上一座 50 米长的桥最近投入使用——印度国防部表示,这条公路将确保“包括枪支、坦克及其他专业装备在内的重武器系统不受阻碍地移动”。

中国的冒险主义可能是源自他们对印度于 2019 年建成的长达 255 公里的达布克-什约克-斗拉特别奥里地公路(Darbuk-Shyok-Daulat Beg Oldie Road)的蔑视。这条公路海拔在 4,000 至 5,000 米之间,它改善了拉达克东部 1,147 公里实际控制线的连接。这条车道连接(印度)位于斗拉特别奥里地的世界最高的简易机场和军事基地 。斗拉特别奥里地位于拉达克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界阿克赛钦以北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拔 5,540 米的喀喇昆仑山口以南 12 公里处。这里距离神仙湾(Shenxianwan)仅 7 公里——神仙湾被认为是解放军条件最苛刻的哨所。

据报道,印度国防部下属的边境道路建设局(Border Roads Organisation)将在与中国接壤的边界修建 70 条能够投入战斗行动的公路,他们将扩大和加强现有的道路,并将建造前进机场、隧道和桥梁。

而中国已在面积达 5,163 平方公里的克里青河谷修筑了一条 36 公里长的公路。该河谷于 1963 年由巴基斯坦非法割让给中国,而印度对这片领土的归属提出了争议。

一架印度战斗机飞越拉达克地区列城的一座山脉。路透社

拉达克线

印度于 2019 年废除了宪法第 370 条款和宪法附则 35A 条款,这导致查谟和克什米尔边境邦的重组——当时拉达克也曾属于这个邦。中国对此感到十分愤怒,并将此事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由于中国认为拉达克地区具有战略意义,该地区政治地位发生变化尤其使中国感到愤怒。印度断然拒绝了中国,并称拉达克新地位问题是“内部事务”,“对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外部边界或实际控制线没有任何影响”。但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印方最近单方面修订国内法律,继续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这是不可接受的,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印度联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 Shah)在印度议会的断言也让北京感到愤怒:“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要明确指出,每次我们提到查谟和克什米尔,都包括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POK),并包括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阿克赛钦。毫无疑问,整个查谟和克什米尔都是印度联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与中国投资 600 亿美元并作为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旗舰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相连。北京方面认为,印度任何接管巴控克什米尔或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企图都会破坏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事关习近平的个人声誉,因为它让中国能够通过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巴经济走廊穿过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侵犯了该国的领土主权。

2021 年 10 月中旬,沙阿还向印度的敌人发出严厉警告称,不要在印度边境“纠缠不清”,并申明每一次这样的行动都将遭到“印度适当的报复”。

北京显然受到了这种言论的挑衅。总的来说,他们对印度的军事冒犯不仅是战术性的,还具有旨在实现长期目标的战略意图。毕竟,解放军的行动是受到其最高领导层——习近平领导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指引的。

坦克从印中边界沿线拉达克的班公湖地区沿岸撤退。美联社

 

新兴外交

美国资深外交官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 2021 年 10 月指出,就中国带来的挑战而言,美国和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利益一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大家所知,我认为自从克林顿总统以来,每一届政府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安全合作伙伴印度,”伯恩斯在美国总统拜登提名他担任驻华大使的确认听证会上表示。“让印度和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从战略上保持一致,事实显然也是如此,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美印军事关系继续达到新高度之际,中印之间的不信任正在加剧,现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 C ·阿奎利诺(John C. Aquilino)将军 2021 年 3 月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举行的提名确认听证会上表示。据CNBC 报道,他在证词中称赞印度在与中国对峙期间为保卫其北部边界所做出的努力。

“中印之间的不信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除了因为实际控制线小规模冲突而造成的双边关系破裂之外,印度还对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的活动深表怀疑,”阿奎利诺表示。

他在针对提名确认听证会参议员提问的事先准备好的回复中写道,“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和斯里兰卡汉班托塔的态势举措也引起了印度的关切。与印太地区的情况一样,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缺乏透明度和言行不一的行为威胁着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他表示,中国最近的活动突出表明了他们对所有国家构成的威胁以及印美加强合作的必要性。CNBC 报道称,他表示“过去几年来,多项授权协议的缔结使我们能够更密切地开展行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能够携手去确保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并提到美印两国的双边和多边接触、高规格的联合行动以及越来越多的高层接触。

中国军事威胁已成为印度的决定性时刻。这个国家如何从中走出来,最终将决定他们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安全联盟当中的地位。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