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种植粮食 保障稳定

印太各国通过 伙伴关系和技术加强粮食安全

《论坛》员工

岛国新加坡独立 55 年来已从殖民地前哨发展成为繁荣的全球贸易和金融强国——这里许多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便是证明。

这个城邦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十,这里有东南亚最大的港口,他们出口从电子产品到医药和医疗器械等在内的商品。该国受过教育的工作人口自 1965 年以来增加了两倍,达到 570 万,享受高生活水准。

但在过去半个世纪间,该国土地本身的性质基本保持不变——720 平方公里大多贫瘠且不适合种植作物的土地。

2019 年,新加坡政府开发机构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的执行董事 Kee Ai Nah写道:“由于我们可耕地面积有限,新加坡从来不是一个农业国家。”“如今,我们消费的蔬菜只有8%来自本地农场,这使我们高度依赖食品进口。”

这座垂直农场位于日本京都的一个工业区,利用人工光线和有限的人类干预,每天可出产 3 万棵生菜。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即便是对这样一个创造了经济奇迹、足智多谋的国家来说,确保能为本国人民提供食物仍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不仅影响到粮食安全,也事关国家安全。

这是整个印太地区面临的现实状况,并且因为疫情的肆虐而变得更加糟糕。疫情使农作物枯竭,让供应链在封锁期间停滞,同时迫使人们失业和陷入贫穷,并且可能陷入饥饿。

例如,2020 年 3 月,由于对新冠疫情的担忧,越南暂停了大米出口。越南报纸《VnExpress International》报道, 2019 年,作为全球仅次于印度和泰国的大米出口国,越南向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市场出口了 637 万吨这种主食,价值 28 亿美元。

面对粮食安全困境,新加坡等许多国家试图从地区合作伙伴关系和技术蓬勃发展的希望当中找到答案。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全球粮食安全项目总监金伯利·弗洛奥斯(Kimberly Flowers)在为这个华盛顿特区智库撰写的论文中写道:“富国和穷国共同面临的最大全球发展挑战之一是提高农业生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和人口增长的需求,同时减少水和土地的使用,并管理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预测的影响。”

动荡的种子

根据联合国 2020 年 7 月的一份报告,2019 年全球近 6.9 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 9%)忍受饥饿,其中一半以上是在亚洲。到 2021 年,新冠疫情可能会使这一数字超过 8.2 亿,进一步使人们对能否在 2030 年前实现联合国“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目标产生怀疑。

“该报告警告称,如果过去几年的趋势持续下去,我们将离零饥饿的目标越来越远,而非更靠近这个目标。这非常令人担忧,”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 (IFPRI)所长约翰·斯温纳(Johan Swinnen)在该机构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新冠疫情正在使世界上最贫困人口的状况更加糟糕。”

长期以来,粮食不安全一直被视为是内乱和冲突的有力催化剂,并且可能是 21 世纪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甚至在这种致命性病毒出现之前,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大规模移徙已经使这一问题加剧。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机构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分析草莓及其他作物的生产、定价和消费,帮助社区应对粮食供应的波动。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DNI)在其 2015 年情报社区评估——《全球粮食安全》(Global Food Security)中预测,生产和运输中断以及购买力疲软等因素至 2020 年代中期可能会使粮食不安全的风险加大。

“某些国家,粮食安全程度下降几乎肯定会导致社会动乱和政治不稳定,”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指出。

由于饥饿者要寻找生计,粮食匮乏可能会导致大规模迁移,包括国内迁移和跨国迁移。饥饿会在民众当中散播对立和不满,可能会成为极端主义和暴力的根源。而这种恶性循环的动乱会阻碍贸易并令民政当局不堪重负,从而进一步破坏粮食安全。

在《稳定:国际安全与发展期刊》(St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就在 2010 年末和2011 年初国际食品价格飙升之后,2011 年全球武装冲突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均大幅增加。

弗洛奥斯在她 2016 年的论文中指出,“粮食价格上涨和波动导致了城市骚乱、政府被颠覆和地区动荡。”

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称,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和性别差距(特别是在印太地区)正在使风险加剧。
该委员会在《2030 年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 (Global Trends 2030: Alternative Worlds)报告中指出,“很多水和耕地等自然资源不足的国家年轻人数量不成比例,这会加大爆发内部冲突的风险,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南亚、东亚国家。”

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 2019 年 10 月的一份报告,印太地区消除饥饿需要在农村基础设施、灌溉和农业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并做出大量投入。受亚洲开发银行委托撰写的这份报告发现,如果该地区要达到联合国关于饥饿人口不超过 5%的标准,那么在未来十年内,年度农业投资就必须翻一番,达到近 790 亿美元。

失败的代价也将是巨大的。

印尼是世界人口第四多的群岛国家,其2.67 亿人口中将近三分之一受雇于农业部门,而农业对这个东南亚最大经济至关重要。虽然印尼通过高产稻米品种和肥料等措施在提高产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称,印尼人口增长的规模之大仍然使资源显得紧张。
“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优先事项之一,”研究人员在该研究所 2019 年报告的补充分析中指出。这份报告建议采取从促进青年和创业农民的参与到通过使用卫星、传感器和数字技术更多地推广“精细农业”的各种措施。

新加坡的“30×30”目标要求到2030 年让这个城邦国家的 570 万人口能够用当地生产的粮食满足其 30%的营养需求。路透社

这个千年之初,东盟十个成员国与日本、中国和韩国一道建立了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AFSIS),加强粮食安全的地区行动步伐加快。
该倡议旨在改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传播,以建立提供预警和商品预测的信息网络,使各成员国能更好地管理粮食安全威胁和更好地实施应急储备。

AFSIS 数据库侧重于该地区的五大作物——木薯、玉米、大米、大豆和甘蔗,监测生产、批发价格、劳动力参与情况、产量、作物日历和土地使用等变量。

印太地区消除饥饿的斗争因美国的资源和专门知识而得到加强。自从冷战时代初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援助提供方。美国通过美援署粮食换和平办公室为 150 多个国家的 40 多亿人提供了服务。

美援署网站称,2019 财政年度该机构提供了超过44 亿美元的发展和紧急粮食援助,包括食品捐赠、优惠券、现金和当地购买的商品。该机构的饥荒预警系统网络可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前最多提前八个月预测粮食援助需求,从而使得人道主义援助响应速度加快。

美国、东盟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的这些努力正在拯救生命和播撒和平。

丹佛大学科贝尔国际研究学院研究人员库伦·亨德里克斯(Cullen Hendrix)和联合国建设和平支助办公室的亨克-扬·布林克曼(Henk-Jan Brinkman )在 《稳定:国际安全与发展期刊》上发表的 2013 年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粮食不安全是冲突的威胁倍增因素,改善粮食安全则可以缓解紧张局势并促使环境变得更加稳定。”

重构种植

在印太地区的田野中,从种植到收获,科技进步使农民和种植者重新想象他们的职业,同时还支持了地方和区域粮食安全。

• 在孟加拉国西北部,美援署的“保障未来粮食供给”(Feed the Future)倡议与康奈尔大学等伙伴合作引进一种抗虫害茄子,大幅减少作物受到的侵扰和有毒杀虫剂的使用。2018年,种植茄子的农民发现产量大幅增加 42%,每公顷利润增加 400 美元。

• 在印度易受干旱影响的卡拉汉迪县,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的科学家与印度电网有限公司(Power Grid Corp. of India Ltd.)合作采用雨水管理系统,截至 2020 年中已在 7 个村庄建造 32 个农场水池。该研究所报告称,土壤健康测绘揭示了土壤的退化和缺陷,而研究小组用养分和改良作物品种加以应对,从而提高了产量。

• 该作物研究所还与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科学家合作开展基因组测序项目,以提高鹰嘴豆的抗旱能力。鹰嘴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纤维和铁等营养素的食物。

•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粮食政策研究所研究人员正在与政府机构合作开发一个数字化数据库,以分析粮食生产、定价和消费情况,这将使社区能够更好地应对粮食供应的波动。

• 总部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正在与美洲和欧洲的科学家联合开发抗病水稻品种。这种伙伴关系还促成了能快速检测病原体(比如可能会极具破坏性的缩叶细菌病)的诊断工具包的成功研发。
粮食政策研究所在其 2019 年的报告中指出,此类研发投资可提高农业产量和加强生产。这反过来又会降低粮食价格,提高家庭收入,增加粮食供应”,“从而能减少营养不良儿童和饥饿人口的数量”。

向天空要答案

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他们在人口稠密的岛屿上享受的高水平生活也包括,他们住得很高。这个城邦国家按土地面积排名全球第 191 位,他们建造了许多高层小区,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极少的房地产资源。如今,该国约 80%的人口居住在这些业主自住单元里。

近年来,新加坡开始采取与解决住房问题相同的耕作方法:垂直向上发展。

Sky Greens 自称是世界上第一个低碳、水力驱动的垂直农场。他们于 2012 年开始商业运营,其目标是“确保缺少土地的地区粮食供应的复原力”,比如新加坡。这个屡获殊荣的公私合作项目在最高达 9 米的铝质 A 型架上种植白菜、生菜、菠菜及其他蔬菜。每个框架都有数十个旋转层,使植物全年能够在室内获得足够的光线、水和养分。

Sky Greens 网站称,流水与重力相结合产生旋转,将每个框架的电力需求降至相当于一个灯泡的能耗水平。为这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的水被回收用来灌溉。

据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称,该岛已新建起 30 多个室内垂直农场,仅用几年时间便增加了五倍。随着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和其他数字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农业科技初创公司和跨国企业的投资,预计到 2023 年,该国的室内农业产业每年将增长近 20%。

正如新加坡在贸易和金融领域所做的那样,新加坡力求成为下一个伟大的城市农业枢纽。2020 年 9 月,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宣布为九个高科技城市农场提供近 4000 万美元的拨款——这是该国“30×30”目标的一部分,即到 2030 年用当地生产的粮食满足该国 30%的营养需求。

新加坡食品局局长林国泰(Lim Kok Tha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迫切需要加快当地生产,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并在新冠疫情期间提供缓冲。”

“我们将继续与农产食品行业合作,支持他们加大、加快种植,提升我们的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ack to top button